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做好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集中全部人力和资源,报网端微多平台统筹联动,精心打造专题专刊专栏,多渠道覆盖、全媒体发力,整体报道精准精确、高质高效、独到精彩,在守正创新中讲好盛会故事。
大会期间,《中国纪检监察报》每日推出八版彩报,打破“新闻+周刊”布局,推出“二十大特别报道”,浓墨重彩、形成强势。《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及微信公众号各平台刊播194篇原创产品,形成跨平台传播矩阵,同频共振放大传播效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一、提高站位观大势,旗帜引领定方向
强化思想引领,跟进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报道全过程各方面。
(一)始终聚焦核心,紧盯理论创新点跟进阐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的报告、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分专题深入阐述、立体报道,推出兼具政治性、思想性与可读性的精品佳作,深刻阐明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的理论创新是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大问题。中心领导带领记者原原本本学,推出阐释报道《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系统梳理党的创新理论源流演变,紧盯“三件大事”“三个务必”等新论断,从“两个结合”的维度深入解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密码,角度精准、说理透彻。
“中国式现代化”是解码党的创新理论的关键词。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接连推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擘画》等观察报道,以报告为蓝本,原汁原味、条分缕析,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推出“我们的现代化”系列视频产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特征,以短而精、小而美的微视频集纳新时代十年间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广大受众对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的现代化”的情感认同。
(二)强化政治引领,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根和魂,贯穿到全部报道中
报道能抵达的深度取决于思想的高度。新闻传播中心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驱动报道的根本指引,以之统领、谋划和推进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坚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选题、找答案,学习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对标对表中找准宣传方向、明确报道思路。
《中国纪检监察报》“二十大特别报道”专刊从谋划之初就突出思想引领,设置“旗帜”专版专题报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纵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党的二十大报道,从专题专栏专区到每篇报道、每个新媒体产品,从谋划、设置到采写、制作,处处都体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彰显了党媒的政治站位、视野格局和责任担当。
(三)聚焦大会报告,在阐释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上下功夫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夺取新征程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策划报道,将其作为贯穿整体报道的主题主线。报网端微联动推出“新时代新征程”“精读报告”“从二十大报告看未来中国”等重点栏目,全方位、多角度阐释报告擘画的宏伟蓝图。
聚焦报告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论断、重大举措,“新时代新征程”栏目推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战略擘画》《团结奋斗》等多篇长篇观察,条分缕析报告背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努力帮助受众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二十大报告看未来中国”栏目围绕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自信自强等重大主题,采访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刊发5期整版稿件,系统展示报告擘画的宏伟蓝图,凝聚奋进共识。
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短平快产品密集刷屏,第一时间扩大盛会影响力。党的二十大报告篇幅长、要点多,网端微适应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跟进直播进度,实时制作刊播《速览二十大报告》《大会主题》等12张主题海报,准确严谨梳理金句、重点,让受众轻松阅读,迅速掌握报告要点,在网络平台引发刷屏。网站头图区推出“数读二十大报告”等新媒体产品,以报告中的数字说话,用数字印证十年伟大变革,富有说服力、冲击力。
二、胸怀全局做报道,立身职责出特色
向广处开拓、向深度掘进,全景展示成就,独家报道全面从严治党。
作为中央重要新闻媒体、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报、官方网站,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提高政治站位,坚守职责定位,自觉站在“两个大局”中谋划、推进党的二十大报道,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全景立体展示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深入报道全面从严治党,视野宽广、报道深入、独到精彩。
(一)胸怀“国之大者”,全方位展现、深层次解码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16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来的伟大变革。聚焦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报网端微各平台策划推出了一批描绘时代画卷、突出自身特色的专刊、专栏和系列报道,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
全领域关注,全方位报道。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宣传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宝贵经验。10月16日至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连续推出“非凡十年”“华章”专刊,用9个整版的篇幅集中报道新时代十年间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突出展示十年来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典型人物讲述身边事,在看得见、可感知上做文章。“见证”栏目以见证人主讲的形式,刊发《“甜蜜事业”酿出甜蜜生活》《江豚成了“常住民”》《首钢园里拍星轨》等一批用故事讲成就、用细节说主题的佳作。“点赞新时代”“今日关注”栏目邀请各领域党代表、先进典型和曾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干部群众,结合经历谈成就、感受,用鲜活的故事讲述十年巨变,可亲可信可感。
重大科技成果报道强信心、聚民心。聚焦报告提到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推出新媒体产品“二十大报告提到的科技成果”系列报道。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播发《逐梦苍穹,未来可期!》《探月探火,走向星辰大海》《超算,让世界见证“中国速度”》《中国北斗,星耀全球》等系列新媒体产品,标题抓人、图文并茂、直观明了,有效激发受众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坚守政治机关媒体职责定位,独家视角、深度报道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
纪检监察机关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围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报、官方网站职责定位,紧盯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主责主业,加强议题设置,突出一线报道、独家视角,推出一批有思想、有深度、有见地的重点报道,在舆论场中别具特色、脱颖而出。
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提法新要求,推出独家报道、深度观察,凸显高远站位、思想深度。发挥对口联系、服务优势,一线记者积极采访纪检监察系统的与会代表,邀请各省区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结合实际谈体悟,推出“永远在路上”系列特别报道。在重要版面分专题连续刊发《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文章,源自一线的报道、基于实践的体会,帮助广大读者更好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敏锐抓住“三个务必”新提法,策划推出解读性报道《深刻领悟“三个务必”》,对“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分别专门梳理源流演变,努力在历史演进中讲清背后的思想脉络。《永远吹冲锋号》《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等系列文章,力求在梳理中讲清理论创新点,体现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在全面从严治党报道中的高站位、深体悟。
主动设置议题,强化舆论引导。“盛会走笔”栏目推出《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全面从严治党》等评论,释放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鲜明信号。及时梳理报道新闻发布会和“党代表通道”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推出现场报道。制作融媒体产品《“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最关键是有共产党领导”》,忠实纪录、准确提炼“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收看盛会时的感悟,“年轻同志不要怕这怕那,不要怕得罪人”,话语朴素而动人,将先进典型的人格感召力、思想感染力转化为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激励党员干部听党话、跟党走。
(三)紧扣大会进程,深耕知识性栏目,开拓盛会报道空间
盛会报道,百家争鸣,各展所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找准第二落点,精心做好知识性、背景性等延伸性报道,务求权威准确、讲述来龙去脉、凸显历史纵深,积极探索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形式、思路、方法。
围绕党的二十大相关的重要政治概念、政治原则、政治程序、重大论断,报网端微联动推出融媒体栏目“二十大叙事”,推出《政治宣言 行动纲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生动实践》《最难也是最伟大的现代化》等重点文章。《最难也是最伟大的现代化》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破题,以时间为轴梳理总书记有关论述,观照古今、对比中外,用不足1500字的篇幅,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地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最难也最伟大”这一重大理论问题。这组报道坚持述论结合,在保持知识性、可读性的基础上,突出政治性、思想性,努力讲清程序、知识背后的思想演变、价值理念,有效拓展了盛会报道空间。
三、守正创新重实效,融合改革强动能
创新主题报道方法路径,向融合改革要生产力、传播力、引导力。
围绕宣传党的二十大,舆论场每天都会涌现海量报道。做到出新、出彩、出圈,创新内容和报道形式至关重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于2020年1月设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新闻传播中心由原中国纪检监察报社、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络中心、网络技术中心三家单位深度融合、合而为一,建立报网一体运行的工作体制,推动形成报网端微多媒体融合发展格局。在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中,新闻传播中心充分发挥融合改革优势,将创新基点放在一线采访抓“活鱼”和内容上的独家挖掘、独家编排,报网端微在创新内容、创新表达、创新传播上持续用力,推出了一批质量高、反响好的作品。
(一)以主题报道为牵引,释放融合改革效能,发挥“1+1>2”的传播效果
坚持“全中心一盘棋”,将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新闻生产力。新闻传播中心坚持报网端微一体谋划部署,跨平台、跨部门抽调人手,统筹为大会报道服务。上会记者组成前方采访组,跟进报道盛会动态;中心其他记者组成会外报道组,全员出击捕捉场外新素材。采访部门、周刊部门联合融媒体部推出专刊报道,项目化运作的内容生产模式运转顺畅高效,相继推出“非凡十年”“旗帜”“华章”“心声”“蓝图”6期23版精品专刊,优质产能在协同生产中持续扩大。
联通会场内外,增进报道时空纵深。大会期间,新闻传播中心以融媒体演播室为依托,策划制作视频连线系列节目“盛会连线”“永远在路上”,通过5G背包等新传播技术实现同与会代表和各地党员群众的现场访谈,获取第一手画面,倾听最真实的声音。4名上会记者直接参与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党代表通道”等现场采访活动,捕捉大会新闻热点,推出《探访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二场记者招待会回应管党治党热点问题》等多篇现场报道。
重头报道与轻量化传播结合,“大部头”和“小快灵”搭配,栏目设置多样化、内容报道丰富化、传播手段融合化,确保大会报道高质高效。报网端微联动开设专题专区专栏,网站头图头题区联动推荐报网融合产品,实现同步谋划、一体推送、分众传播。报纸版面设计美观大气,凸显彩报优势。网站精心设计专题专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面深入,为受众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信息资料库。客户端增设党的二十大主题开机页面,新媒体平台呈现浓厚的主题报道氛围。
(二)创新报道形式,宏大叙事与微观人物、细节描写结合,主题报道接地气入人心
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面对宏大的宣传主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坚持以政治家办党媒的理念与视野,把宏大叙事与微观人物、细节描写结合起来,重点专刊、重要稿件、重磅产品均有人物、有故事、有现场、有细节,在细节中找味道,在故事中见逻辑。
“新时代新征程”栏目推出的系列深度报道,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等重大主题,选取最典型最有说服力的事例切入,用鲜活具体的故事展示真理之光照亮复兴之路的深层逻辑。《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选取库布齐沙漠整体整治、广西大化4年打通50年才能竣工的路、崔荣海老党员的质朴心声、浙蒙医疗队两度携手抗疫等最具说服力的故事,以新时代十年伟大实践为支撑,解析理论创新引领十年巨变的密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以组合式报道拓展深度、宽度、广度。《中国纪检监察报》特刊“今日关注”栏目每期聚焦一个主题,以短通讯组合报道的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展示宏大主题的各个侧面。乡村教师冉兴国从重庆高山深处的红星村小学由两间平房到花园学校的蝶变说起,展现新时代乡村教育巨变,“让山里的孩子飞得更高”;上海家庭医生朱兰作为上海医改亲历者,展望“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撑起一把健康伞”。三稿均由“小”人物破题,从乡村振兴、教育强国、健康中国三个层面,讲述同心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各个切面,滴滴水珠折射出太阳的不同色彩,让主题报道更丰富更具体。
(三)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找准受众共鸣点,在共情中增强引导力传播力
共情是做好宣传报道的重要条件。在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中,新闻传播中心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在牢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基础上,注重了解掌握人民群众的切实感受,找到共情处、找准共鸣点,让报道更有温度、更贴人心。
大会胜利召开之际,网端微推出特别策划“致十年前的我”系列视频产品。《十年后,我的儿子入党了》以一名停车场管理员为主人公,用第一视角、视频形式直观展示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给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带来的变化。系列产品以廉情监督员、村主任等基层干部群众为主角,坚持以下看上、以小见大,以“小”人物的切身经历讲述“大”时代的深刻变化,突破了宣传报道中易陷入的“自说自话”怪圈,适应了全媒传播时代大众心理需求和审美趣味,可知可感、可亲可信,受到读者欢迎。
在热点焦点话题中找准切入口,主动参与、巧妙引导。会议期间,“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和“背母上学”少年刘秀祥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引起舆论关注。“二十大特别报道”敏锐把握舆论热点,从网友关注的党代表人生蝶变入手,注重揭示个体人生轨迹嬗变背后的时代大潮涌向,以小见大展现新时代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沧桑巨变,体现出党媒央媒高水平的舆论引导力。(作者单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总编室)
编 辑 陈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