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研究院> 研究院中文版pc端> 正文

中宣部副部长王纲这番话,值得所有媒体人深思!

2023-06-09 16:44·《中国记者》
分享至:

6月8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分论坛”在深圳举行。

我们注意到,今年4月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履新出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王纲,在论坛上作了致辞。

王纲在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任上动作频频,在全国媒体界引起广泛关注。于2022年5月正式上线的浙江宣传公众号,以其高频、简短、犀利、果敢的新姿,给传播界带来了一股清流,为网友竞相转发、交口点赞。

我们梳理发现,这是王纲出任中宣部副部长后,首次在如此高规格、高层次的文化论坛上,发表其对新媒体和舆论传播的思考与看法。所以更加值得所有媒体人深思。

王纲在致辞中直接亮出了自己对当前舆论场的认识,以及媒体应有的“应对之道”。

他说,当前,国际舆论场的格局之变、话语之变、攻守之变在深度演进,置身新媒体时代,创新国际传播拼的往往是平台、比的往往是技术、争的往往是流量,更加需要自我逼迫、自我革新、自我重塑。

为何要争“流量”?

“浙江宣传”在今年5月30日发表的《一周岁了,我们想对你说》一文中提到“流量就是人心”:读屏时代,对文章的选择权和评判权都在读者手中,读者对我们的观点赞同不赞同、作品满意不满意,都在用指尖“投票”。

该文直言,抓住眼球,才有望争取人心。没有流量的宣传,容易陷入自说自话、内部循环的被动境地。宣传工作者就应该树立流量思维,拥抱流量,不孤芳自赏,不爱惜羽毛。流量是重要的民心指数,把握人心走向、站稳群众立场就是真正的流量密码。

如何“自我逼迫、自我革新、自我重塑”?

王纲在8日的论坛致辞中,总结了四点:

要切换主赛道,推进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坚持内容为王、移动优先,让更多高品质抓人心的产品破圈出海。

要拥抱新技术,加强前瞻性研究和应用,用技术赋能国际传播。

要相信年轻人,让年轻人挑大梁、当主力,让最有“网感”的人到海外讲中国故事。

要构建大格局,打组合拳、弹协奏曲,把话筒送到更多人手里到前台去发声,共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其实从“浙江宣传”出圈的经验,也可见一斑。上文提到的“浙江宣传”的文章中,对于这一点是这样总结的——坚持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

文中说,面临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话语之变、格局之变、攻守之变,最忌讳的是自戴枷锁、自划禁区。很多时候,我们的对手从来不是别人,而是“难破心中贼”的自己。只有打破枷锁找出路,走出自我设限的盲区,胆子大一点、步子稳一点,才能看见更为广阔的天地,才能在移动互联网主战场上打一场翻身仗。

“永远相信年轻人”,也是“浙江宣传”总结的最重要的成功经验之一——据悉,“浙江宣传”绝大部分文章的作者都是90后的年轻人,编辑部几位同志更是清一色的90后。

“这一代年轻人思维敏捷、敢冲敢闯,家国情怀强,知道当下的年轻人在想什么,知道社会的潮流在哪里。只要充分信任年轻人,给他们放手一搏的平台和机会,或许他们就能创造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一周岁了,我们想对你说》一文这样说。

犹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语重心长地说,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正如“浙江宣传”文中所说,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所有媒体人的“在与时代肝胆相照中,以一颗文心济时代”的情怀。

让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穿越广阔的舆论场,触动人的心弦,我们一直在路上。客观真实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