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研究院> 国家高端智库> 正文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11-09 17:35·“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主题研讨会
分享至:
作者:傅琰

图为新华社研究院研究员傅琰在“红厅论坛”主题研讨会上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10月28日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前不久,新华社研究院完成了迎接党的二十大智库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相关研究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党的重要创新理论。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谈三点体会: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的文化基因。

“中华”是一个古老的名词与概念,是应用于中国这个历史悠久国家具有习惯性意义的通用名号。在中华大地,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历史上,中国各民族对于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中华政治—文化共同体的认同,不仅表现为对统治君主或所处王朝的认同,还表现为超越朝代的、对历史文化延续性的认同。

1902年梁启超首次提出“中华民族”。毛泽东在1939年发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但同时又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这一论断既认同各民族的存在,也认同中华民族作为整体国家民族的概念,是一种双重认同。因而,“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包含西方民族理论中“民族”和“族群”两个层级的概念,上层是体现了“一体性”的“中华民族”,下层是体现了内部“多元性”的56个“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中华民族”更为具体的表述,更具有时代意义的延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是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族同胞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科学概括和历史总结。“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内涵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基因。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支撑。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借鉴,相互交融发展,最终形成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是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族同胞对统一多民族国家产生认同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稳定,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大一统”理念便是其中一项重要思想。自2000多年前的秦代以来,“大一统”理念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念,无论是汉族建立的王朝,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皆以一统天下为己任,都把自己的王朝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正统。这一理念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大一统”理念是古代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力支持和持续赋能。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只有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才能牢不可破,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强大的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深邃而智慧,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具体内容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才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他指出,要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陆续启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文艺创作、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在国家的重视和保护下,重新焕发生机、迸发活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例如,“格萨尔”是一部融汇了中国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社会、经济、道德和习俗等知识体系的“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史诗。几十年来,中国政府除了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之外,还于2022年创作了动画电影《格萨尔王之磨炼》将“格萨尔”搬上了大银幕,使得这部英雄史诗以更多元、更新颖的方式被传颂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承,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文化自信,推动各族人民不断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者系新华社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摘自作者在“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主题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