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推进媒体融合逾十年的实践证明,树立互联网思维,是推进媒体融合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手段。只有那些在认知上敢于抛弃惯性思维,在行动上能够积极拥抱变化的媒体,才能很好地实现破圈突围,走上融合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重报集团)的媒体融合也经历了从认知到行动两个方面的迭代升级,特别是近几年,重报集团党委紧紧抓住“开放、用户、产品、运营、生态”这五种互联网思维中的关键变量,陆续破除了媒体深度融合中面临的种种障碍,持续赋能媒体深融,使得融合发展之路得以顺风顺水。
一、开放思维:融合发展观念变革的底层逻辑
涵养一座城市气质的,是文化;推动一个地区发展的,是开放。互联网思维核心就是开放。推动媒体融合,首先必须树立开放思维,要有由内而外连接一切的勇气和动力。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用开放精神去打开物理空间,开拓建设共建共享的多元化媒体终端;用开放思维去创建体验更优的媒体形态,以更好地适应受众升级变化的阅读需求。
重报集团这些年在推进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无论是当年创办上游新闻,还是当下正着手推进打造的新重庆客户端,我们都以开放思维为底层逻辑推动融合向纵深迈进。
一是开门办端,强化内容生产上的开放思维。互联网思维下,如何调动用户参与内容生产、传播、分享的积极性,促进平台与用户互通共融,成为许多媒体打造平台型客户端的重要着力点。上游新闻创办之初,我们也有同样的考量。通过开设区县频道和“上游号”等,邀请PGC和UGC用户一起开门办端。2024年3月1日迭代升级的“新重庆”客户端,按照“集团打通、区县打通、部门打通”的要求,坚持开门办端,以开放塑造新优势,以创新拓展新空间。具体就是将依托重庆日报强大的时政采访报道资源,汇聚华龙网、上游新闻等集团媒体融合的骨干力量,并携手全市区县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共建共享大平台。此外,客户端还将依托重庆号,聚合重各级政务部门、社团、协会、国企、校园、医院等媒体资源,形成一个努力打造群体多元、形态丰富、内容精彩、共建共享、深度触达广泛用户的新媒体传播体系。
二是拥抱技术,强化技术赋能上的开放思维。不排斥大平台、敢于拥抱新技术,转型之初,传统媒体就要有这种开放的气度。上游新闻在创办不久,即瞄准媒体技术革新的发展方向,将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生产环节,以智能应用促进内容生产效率和审核效率的提升。创办两年后,我们还提出“未来编辑室”等概念,并把选题研判、记者调度、谣言识别、编辑辅助、审核把关、传播路径追踪、用户互动等功能,通过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得以实现。
三是紧跟潮流,强化产品呈现上的开放思维。好的内容,一定要有好的形式。这次焕新上线的“新重庆”客户端,把深度内容触达作为五大亮点之一,突出直面热点、解剖难点、亮出观点的“三点新闻”,囊括重要时政新闻、权威报道、深度解读、观点锐评,让严肃报道通俗化、故事化、巴渝味,走进人民群众,实现圈层裂变,回应社会关切,筑牢“舆论磁场”。
二、用户思维:由“编辑主权”转向“用户为王”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站在用户立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尽可能帮助用户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点和痛点。树立用户思维,就需要我们变过去的“编辑主权”为“用户为王”,赋权用户,服务用户。
一是强化用户连接,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近年来,重报集团提出“重建用户连接”的理念,打造“新闻+”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上游新闻“帮帮”频道,用有价值的服务打造有黏性的平台。具体而言,“帮帮”频道设置了五大功能板块——帮你问、找“答人”、玩社群、城事通、曝光台。频道最初有40多人,他们在平台上接收并梳理用户向平台曝料的各种信息,并及时联系政府机构、律师团队和行业专家,帮助用户回应或解决。这些问题包含了求学问医、司法援助、法律咨询、教育咨询等,帮帮团队都及时给予答复。近年来,“帮帮”频道累计审核各类信息210000条,收到报料71000条,有关部门、机构吸纳建设性意见16500条,帮助解决各类困难12000起,澄清各类事实3000次,廓清疑问19000条,化解各类矛盾2100起,深受用户欢迎。“帮帮”频道一时间还成为了重报集团服务用户的新名片、主流媒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新平台。
二是强化用户意识,生产有影响力的新闻精品。强化用户意识,就是要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重报集团已收获多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仔细探究这些作品,不难发现,其从选主题、定立意、写稿件、做设计,不少都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强化用户参与,从而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些都是其背后的“获奖密码”。比如,2018年,华龙网网络专题报道《绝壁上的“天路”》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就在于其用全媒体的融合创新形式,通过多次到现场采访,反复与当事人沟通,再现新闻场景,以沉浸式的方式真实还原重庆巫山下庄村修绝壁天路的震撼场景,深度挖掘新时代“愚公”精神的实质内涵,引发大家的广泛共鸣。2023年,《重庆日报》的评论作品《致敬重庆 致敬人民》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以“故事+述评”的方式,讲述了重庆人面对山火时的无所畏惧,以及与生俱来的坚韧顽强、豪爽耿直,让全国全市人民为之震撼和感动。可以说,正是因为重报集团在日常的新闻生产中,不断地强化用户意识,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精品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时代十年,重报集团获41个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8个,这些作品不少都是以用户为中心,创新内容供给,最终修炼成为新闻精品的。
三是加强双向互动,增强用户体验感参与度。互联网的诞生,使双向甚至多向互动成为媒体传播的常态。即使像政策理论宣讲这类难以实现传播创新的领域,也因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可以实现双向甚至是多向互动,传播也可以实现多节点、多形态传播。比如,重报集团学习“浙江宣传”经验做法创办的“重庆瞭望”公众号,就提出了媒体社群传播理念,变过去的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互动传播。团队建立了包括粉丝和高知人士在内的15个微信读者群。不仅在确定选题时大家一起商量,而且在稿件写作、内容编辑、甚至审核把关环节,大家都可以常态化、实时性进行沟通交流,发表不同意见,共同参与写作生产,而且在后期的稿件推广、意见反馈等各个环节,大家也都还可提出很多意见建议。这种全过程、全民性参与新闻制作的方式,既提升了作品质量,扩大了传播效果,还通过极大的参与性,增强了与大家的互动联系,使他们既是作品的受众,更是作品的“主人”。2023年,“重庆瞭望”推出270余篇高质量评论稿件,不少作品都获得读者的好评,有的还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央媒和头部平台转载。
三、产品思维:既做内容工匠也做产品经理
2020年,中办、国办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多次提到“产品思维”,要求媒体人要有“产品思维”。可见,产品思维已上升为推进媒体融合的国家要求。在推进媒体融合的具体实践中,重报集团主动求新求变,推动新闻生产逐步趋向于产品化,要求媒体人既要做内容工匠、也要做“产品经理”,既要注重前期采编,也要注重后期维护,用工匠精神打造爆款产品。
一是树立产品思维,让理论视频产品成为“引爆点”。产品思维要用产品形态的方式,来满足用户对应需求。为了让“Z世代”群体成为创新理论宣传的主力军,重庆日报于2022年创新推出理论视频产品“理响青年”。该产品以“让党的创新理论响彻青年群体”为理念,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目的,通过“视频+”形式,以青年人易于接受的表达形式,向他们传播理论,并吸引青年群体参与理论视频的创作,打通了党的创新理论到达青年群体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该产品已刊播超过100期,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力度的理论视频爆款,同时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网红视频创作者积极参与。目前,“理响青年”也成为“Z世代”喜闻乐见的网上理论传播品牌,成为新时代重报集团创新理论宣传的“引爆点”。
二是强化产品打造,让VR技术成为流量“新入口”。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产品已不再只是一篇稿件、一条视频、一个H5,而是在产品思维引导下,打造更多的内容新形态。比如,2016年,开办不久的上游新闻便在全国率先推出自主研发的技术后台“上游VR”,通过VR,记者只需1分钟就能将用户以沉浸式方式带到新闻现场。从“玉林狗肉节”到直击缅北战事,从重庆江北机场T3航站楼完工到春运现场,从重庆两会开幕到重庆香山旅游峰会,从国足新闻发布会到成都车展……许多重要新闻现场,都能看到上游新闻VR记者的身影。上游新闻的这一创新受到业界学界的广泛关注,该频道的上线还入选人民日报新媒体部“2016年国内传媒十大事件”。
三是增强产品供给,让直播产品助推内容生产“再升级”。融媒体时代,直播既是一种产品,也是推动内容生产“再升级”的有效方式。好的直播往往能极大扩大新闻传播量和平台影响力。这些年来,重庆日报、上游新闻、华龙网都推出了许多直播报道。如重庆日报对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议程的直播,华龙网联动红星新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直播,上游新闻对新年跨年以及焰火表演等的直播。这些产品都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直播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内容供给方式,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直播,更易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比如,上游新闻关于缅北战争的直播、玉树地震的直播等,都为平台带来了可观的流量。
四、运营思维:以“自我造血”应对行业迭代
当下传媒技术仍在加速迭代,主流媒体要应对巨大冲击和不利影响,就要探索建立新的运营模式。《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增强自我造血机能。近年来,重报集团聚焦主业主责和自身发展需要,充分运用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资源连接能力等优势,以运营思维增强服务,实现价值转化。
一是探索“新闻+政务”运营模式。在这方面,重报集团有代表性的就是成立重庆传媒审读中心,这也是全国第一个成建制的省级传媒审读监测专业机构。中心坚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通过搭建“专业人员+智能技术”一体化系统,实现全平台、全天候的监测审读服务。目前,平台已签约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30多家单位,未来有望增加到50家。
二是探索“新闻+服务”运营模式。主要包括“裕农朋友圈”和华龙网问政平台。“裕农朋友圈”是全国首个农民专属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可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综合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该平台上线运营至今,总点击量已达19.13亿人次,服务人群超过200万人次。华龙网问政平台由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市综治委、市政府新闻办共同主办,华龙网举全网之力打造,平台创办以来共办理超过17万件群众诉求,回复率70%以上,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
三是探索“新闻+商务”运营模式。重报集团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推动作用,连续举办重庆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活动、“十大渝商”评选等活动,有效扩大平台影响,也通过线下活动,促进了评选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自己也从中找到商业机会。此外,集团还认真做好智博会、中新金融峰会、西洽会等展会的新闻中心建设运营服务工作。
五、树立生态思维:构建内外联动共促发展的闭环
媒体融合逾十年来,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都在内外融合上进行重点发力,形成了一套“内外兼修”的传播矩阵和生态。重报集团也走出了同样的路径,既高度重视和加强自有平台的建设,又牢固树立联合发展、共赢发展理念,加大在第三方平台影响力的建设,最终形成内外联动共促发展的生态闭环。
一方面,加强“造船出海”。这些年来,重报集团通过持续不断地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深度参与数字重庆建设,努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新型媒体。
首先是自建技术团队,让自有的技术团队持续为自有平台建设赋能。重报集团旗下的“智能内容风控系统”“‘华龙芯’智慧融媒体中台”和“上游新闻大数据平台”,经过多年培育建设,从众多传媒科技应用项目中脱颖而出,分获2023年度“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未来,重报集团还要加大数字文化技术服务,深度参与“文化·三情联动”应用、“文化·长江文明传承”应用、全市文化报表等市级层面的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数字重庆建设贡献党报集团力量。
其次是自建可控平台,形成平台建设中的主力军,目前已形成“112N”主架构。“112N”的第1个“1”是指建设西部领头、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一流传媒集团。“112N”的“12”是指构建以重庆日报—新重庆融媒体平台为主体、以华龙网—上游新闻和国际传播中心为两翼的全媒体传播体系。“112N”的“N”是指依托重庆日报—新重庆融媒体平台,充分发挥集团大众化媒体、专业性媒体优势,形成多条特色专业传播链。
另一方面,加强“借船出海”。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要构建内外联动共促发展的闭环,少不了第三方平台。重报集团旗下重庆日报、上游新闻、华龙网等子媒子刊,纷纷在今日头条、百度、腾讯等第三方平台开设账号,输出优质内容,在第三方平台发出“重庆好声音”。同时,重报集团与央媒合作,在全国全市重大会议和重要时间节点推出重要报道,与央媒联动转发,实现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不断叠加,生产出了更多百万+、千万+甚至亿+的新闻精品。
总之,媒体融合归根结底是一场“自我革命”,推进这场革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进化升级。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我们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积极拥抱、真正树立“开放、用户、产品、运营、生态”五大互联网思维,以新理念赋能新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实现破圈突围,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进一步推动媒体深融走深走实。(作者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编 辑 梁益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