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研究院> 研究院中文版pc端> 正文

创新迭代·赛道转换丨“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分论坛”实录之三

2023-06-09 21:28·《中国记者》
分享至: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媒体的加速变革,当前,国际传播的赛道发生变化,报道手段、平台等愈发多元。

6月8日的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分论坛”上,在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副总监贾奋勇主持的沙龙三“创新迭代·赛道转换”环节,六位对话嘉宾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陈刚,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卢雅君,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辜晓进,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深圳新闻中心主任黎冬梅,新华社对外部徐泽宇工作室徐泽宇,就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事业如何创新迭代进行了深入交流。

一、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陈刚:数字技术推动国际传播进入深度数字化阶段

创新迭代的过程离不开技术。随着全球格局的变革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传播创新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因素,推动人类的传播活动进入一个深度数字化阶段。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高速发展,体现了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方面的应用出现重大突破。新的内容生产方式下,同样的内容主题,可以根据接受对象数据标签的不同,低成本即时性地进行规模化,个性化,场景化的内容生产与发布,推动国际传播进入基于深度数字化基础上的精准国际传播时代。

面对新的传播环境,国际传播必须适应技术变化,在理念方面、话语方面、传播方面不断创新。同时,我们的管理模式与人才培养也要基于技术变化做出调整。

二、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以鲜活立体有温度的叙事,将有中国立场、中国视角、中国特色的故事传递给世界

移动化、数字化对主流媒体创新迭代、赛道转换十分重要。澎湃新闻一直在根据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创新推动国际传播。目前已经形成了澎湃新闻和第六声(Sixth Tone)双品牌发力,IP SHANGHAI(上海城市形象资源共享平台)、“澎湃明查”等多平台助力的外宣矩阵。

在国际传播中,定位和叙事上的变化和调整十分必要。我们应当通过鲜活、立体、有温度的叙事手法,将有中国立场、中国视角、中国特色的故事传递给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专业报道,尊重国际传播的规律,形成专业媒体品牌声誉。

三、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卢雅君:以年轻化表达创新国际传播

作为目前中国青年聚合度极高的平台,B站上的青年群体本身就是创新表达的主力军。这一代年轻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Z世代”,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并且受益于此,对国家与民族有深厚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也就奠定了他们深层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他们擅长选择微小但生动的切口向世界表达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模仿别人亦不重复自己,敢于讲从没讲过的故事,敢于用从没用过的方式讲故事,这正是国际传播中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科技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创新融合,将重新定义中国在当代人类文明中的角色。未来,我们要借助科技的力量,用好世界的通用语言和符号,将中国文化的“一滴水”在世界观众的心中卷起“千层浪”。

四、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辜晓进:讲好中国故事需在叙事观念和话语上做变革

数字时代强化了视觉叙事、听觉叙事和多媒体叙事等表达手段。而对国际传播中的“讲好中国故事”而言,需要在叙事的观念和话语技术上做比较大的变革。

叙事主体可以从叙事去功利化、叙事他者化、叙事草根化三个方面做出改进。平台方面:一是数字化。随着受众渐渐远离纸质媒体和电视大屏,国际传播的主战场早已转移到数字平台,特别是社交媒体和移动客户端等移动平台。二是多元化。创建更多垂直类渠道,以吸引更多的受众,产生更大的黏性。三是UGC化。改变了生产机制,鼓励大家来讲故事。

五、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深圳新闻中心主任黎冬梅:用适合国际传播的语言体系和形象表达让世界读懂中国故事

国际传播就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香港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也是我们向世界发出时代声量的重要渠道。

国际传播面对的是不同国家区域和不同受众,语言文化和思维习惯不同。这要求国际传播的内容和渠道要高度适配,特别是要培养适合国际传播的语言体系和形象表达,让海外受众能够读懂中国故事。要把内容、技术和国际审美有机结合。可以幽默些,可以有诗意,也可以简单直白,但一定要有力量、要有亲和力。同时,我们要建立媒体、智库、政府、机构、民间等高效协同的中国式话语体系。

六、新华社记者徐泽宇:在西方主流媒体平台上发出声音、放大音量,争取更多知华友华爱华力量

在国际传播中,对于西方媒体的各类报道做出快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抓住在国外媒体平台上正面阐述中国故事的机会,使得我们的立场和故事能借国际传播走出去。

国际传播中,既要在新的舆论空间建立自己的阵地,还应该进一步直接抵达对方的阵地。我们应当寻找更多的机会,在外媒的平台上发出声音、放大音量,这也是增进相互了解的重要方式之一。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西方媒体一边倒地成为充斥偏见和误解的回音室,我们才能通过呈现我们自己的话语和叙事,来争取更多的知华、友华、爱华力量。